首页 > 河南旅游 > 旅游攻略 > 天津桥和金谷园
天津桥和金谷园
https://www.lvyouwang.org 添加时间:2012-09-24 16:41:33 来源:旅游网 点击次数:

    莫悲金谷园中月,
    莫叹天津桥上春;
    若学多情寻往事,
    人间何处不伤神。
     ——白居易:《洛中春感》

    天津桥

    公元605年,隋炀帝迁都洛阳后,在周王城以东、汉魏故城以西]8里处重新选址营建洛阳城,在洛水两边重 建方圆73华里的东都,唐代延用并扩建。隋唐东都洛阳城是洛阳古城史上最鼎盛时期,也是当时的东方世界大都市之一。它东逾涎水,南跨洛河,面对伊阙,西滨涧河,北依邙山。与正方形的西都长安城相比,洛阳城的布局则没有那样规整,从空中俯视似乎有点歪斜。洛水从东向西流,在市街中央穿过,河上有大大小小不同的几座桥。整个洛阳分宫城、皇城和外郭城,城区的西北部有宫城和皇城,宫城是天子的官殿,皇城是官府办公的场所,两城合在一起统称内城。市内道路整齐,贯穿全市。市内分成一百零三个坊,每个“坊”是边长为三百步(约四百四十一米)的正方形,全城面积,用今天的计算单位来计算,约五十平方公里。洛阳城是隋炀帝即位后,二百万壮了用了十个月迅速建成的。由于受地形的限制,字文恺在设计洛阳城时,果断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方式左右对称的城市布局,使这座城市别具风韵,把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。以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银河,把京城看成天帝的皇居“紫微宫”,架在洛水上的最大的桥和宫城的南边正门相连,叫“天津桥”,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,在这儿停、发驶往银河的船。

    隋时,洛阳的漕运已经非常发达,大运河的开凿,以洛阳为中心,西到长安,东至海,南达余杭,北抵涿郡,水上交通极度为便利。而洛阳城内更是渠道如网,处处通漕。北市开一新潭,“天下之舟船所集,常万余艘,填满河路,商贩贸易,车马塞满。”洛阳已成为当时极度为繁荣的国际贸易大都市。正是为了保证在洛水两边重建东都的物资供应,在洛水上兴建了天津桥。这座用铁链联结大船构成的浮桥长达500 米左右,是我国最早的大型浮桥,也是我国首次记载用铁链联结大船只的桥型。为了能使形体高大的楼船顺利通过,桥还可以自由开合。这在我国古代建桥史上无疑是个了不起的创造。天津桥桥北与皇城的端门相应,桥南与长达十里的定鼎门大街相连,成为隋朝东京都城南北往来的通衢。唐时重建为石基桥,又称洛阳桥,桥长三百步,宽二十多步,涂朱红色,桥上原有四角亭、栏杆、表柱,两端有酒楼、市集,从早到晚,人来车往,熙熙攘攘,络绎不绝。每当凌晨时分,晓月当空,桥上车水马龙,桥下波光粼粼。天津晓月,多有诗人为之赞吟。李白《洛阳陌》:

    “白玉谁家郎?
    回车渡天津。
    看花东陌上,
    惊动洛阳人。”
    白居易在《晓上天津桥闲望》写道:
    “上阳宫里晓钟后,
    天津桥头残月前。
    空阔境疑非下界,
    飘飘身似在寥天。
    星河隐映初生日,
    楼阁葱茏半出烟。
    此处相逢倾一盏,
    始知地上有神仙。”

    天津桥上四季景色优美,也成为文人墨客聚诗会文饮的场所,南渡后流落到乌镇的宋代洛阳名士陈与义对此深有感慨,一阙《临江仙忆洛中旧游》这样写道:
        
    “忆昔午桥桥上饮,
    坐中多是豪英。
    长沟流月去无声。
    杏花疏影里,吹笛到天明。

    二十余年如一梦,
    此身虽在堪惊。
    闲登小阁看新晴。
    古今多少事,渔唱起三更。”

    清雅幽静的意境使“天津晓月”成为著名景观。可惜自宋以后,战火连绵,建筑物大多被毁,天津桥亦未幸免,于今,只有在公共汽车的路牌上还能找到她的名字。民国年间在附近建了一座碑亭,伫立于洛河中央,在亭的西面又建了两座大桥,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凭吊。

    金谷园

    金谷园,是西晋石崇的别墅,遗址在今洛阳老城东北七里处的金谷洞内,因金谷水贯注园中而得名。石崇是西晋有名的大富翁。原系世家子弟,承祖先余荫,曾任荆州刺史,凭着长袖善舞的钻营及心狠手辣的个性,一方面结交权贵;一方面贪赃枉法,在荆州刺史任内,除凭恃权势和地方之便,强取豪夺外,甚至劫掠客商。遂至金银如山,珍宝无数。待至卸任以后,转任散骑常侍的闲散职务,每日登高台,俯清流,拥艳藏娇,席丰履厚,饮酒赋诗,逍遥自在,过着穷奢极度欲的糜烂生活。石崇不知“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”的道理,频以财富炫耀于世,竟与皇亲国戚竞奢赛宝,每每争奇斗胜,弄得不可开交。有一次晋武帝赐给舅父王恺一株珊瑚树,高二尺许,王恺以为是天下至宝,兴致勃勃地跑到金谷园中向石崇夸示,谁料石崇却嗤之以鼻,漫不经意地用铁如意敲击,结果三下两下被打得粉碎。王恺大惊失色,    石崇却若无其事,叫仆人把家中藏的珊瑚树全部取出来让王恺挑选: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株,二尺左右的就更多了,王恺看得目瞪口呆。石崇还在洛阳城东修筑了金谷别墅,即称“金谷园”。金谷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,筑园建馆,周围几十里内,楼榭亭阁,高下错落。金谷水萦绕穿流其间,鸟鸣幽村,鱼跃荷塘。。园内清溪萦回,水声潺潺。郦道元《水经注》谓其“清泉茂树,众果竹柏,药草蔽翳”。园内屋宇金碧辉煌,宛若皇宫,奇珍异宝,搜罗毕至,珍珠、玛瑙、琥珀、犀角堆积如山,珊瑚树光彩夺目。金谷园是当时全国最美丽的花园,每当阳春三月,风和日暖,梨花泛白,桃花灼灼,柳绿袅袅,百花含艳,鸟啼鹤鸣,池沼碧波,楼台亭榭,交相映辉,犹如仙山琼阁。石崇结诗社24人,史称"金谷二十四友",朝夕游于园中,饮酒赋诗。人们把“金谷春晴”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,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,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云:

(发布于:河南旅游网)  【回到顶部】 【返回上页】 【关闭窗口
相关资讯
无相关信息